

On the Road (Sr. 1)
Season 3
TV-PG
On the Road is a Cantonese television travel series produced by 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 in Hong Kong. The show is currently in its third season.
The meaning of the Chinese title is "Set off to the World", which gives a sense of the start of a journey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global, experiencing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of different nations.
The meaning of the Chinese title is "Set off to the World", which gives a sense of the start of a journey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global, experiencing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of different nations.
Where to Watch Season 3
30 Episodes
- 周海湄-撒哈拉沙漠: 沙漠、遊牧民族初體驗E2
周海湄-撒哈拉沙漠: 沙漠、遊牧民族初體驗周海媚與攝制隊會由摩洛哥的Casablanca出發,沿住古代商隊其中一條進入撒哈拉的路線,向沙漠進發走進一個無邊無際的自由領域,感受遊牧民族無拘無束的人生! 進入沙漠的範圍,眼前除了一望無垠的沙丘外,海味(周海媚的暱稱)看到一些四四方方、一扇窗也沒有的泥屋,原來這是摩洛哥土著 - 柏柏人聚居的小村落。她深入泥屋,一窺其冬天房與夏天房的真面目。他們最珍貴的財產是甚麼?是這些簡陋的泥屋嗎? 對於柏柏人來說,撒哈拉是他們美麗的傳說,「撒哈拉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我們的祖先說,能夠觸摸到撒哈拉沙漠的沙,是一種恩賜!」 「在香港,生活空間好狹窄、好壓迫。在這裡,一望無際,好廣闊,我一直都好嚮往這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既感覺。」 海味在大漠上更遇上神秘的遊牧民族 -「藍人」。頭束藍色頭巾,身穿藍色衣服,連膚色色也是藍色的「藍人」,他們是外星人嗎?海味跟一些藍人聊天,還可以一睹他們尋找水源、生火的傳統方法。 「今次來到沙漠,我見到他們生活,真的很簡單,他們的要求是很基本的要求,不像在城市生活的人有那麼多物質,我覺得其實簡單反而是…愈簡單愈開心! (現在)我會從多角度去分析事情,眼光不會太狹窄, 只看到眼前的事囉!」 在自由自在的沙漠中,身無恆產的遊牧民族,終身帶住帳篷、駱駝在茫茫大漠中流徙、流浪。自由自在的人生,你嚮往嗎? - 周海湄-撒哈拉沙漠: 自由與婚姻E3
周海湄-撒哈拉沙漠: 自由與婚姻今晚周海媚繼續穿越撒哈拉,經歷奇異的沙漠旅程! 浩瀚潦闊的撒哈拉沙漠,永遠予人浪漫、不羈自由的感覺,世界各地都有人甘願拋下工作,來到撒哈拉探險、流浪,尋找他們嚮往的人生。 海味(周海媚的暱稱)在市集遇到兩位遊牧民族 - 藍人,原來他們做完買賣,打算穿越沙漠,參加一個婚禮。他們更歡迎攝製隊一起去呢! 二十歲的Mohamed,他的父母說已經住在市鎮,不再做遊牧民族,不過他就跟隨叔父,繼續在沙漠流浪。他說:「我想我身體內流著遊牧民族的血,所以我好享受這種生活,我見過海市蜃樓,又遇過沙塵暴,在城市, 我永遠不會有這種經歷的!」 「我覺得…人生好短暫, 為甚麼給自己那麼多束縛? 我覺得最重要是你真的活得開心,你要去找一個令你開心的方法, 就去做嘛!當然,不可以只是自己開心而傷害到其他人!」 在沙漠的環境非常乾燥,所以遊牧民族一定會喝傳統的薄荷茶。「很好喝! 這些茶全部都會放糖, 但不會很甜,讓喉嚨好舒服,還有他們會用花生來送茶的。」 有一段時期,周海媚忙得天昏地暗,經常穿梭香港、台灣、日本、大陸的她,突然覺得沒了自己,沒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就像是一部機器一樣,很不開心。於是她重整自己的生活,選擇過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既人生。 「錢?錢我需要的,生活需要嘛, 但是我不會再放在最高位置,現在我去接一個工作,我會先看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個工作。」 海味一行來到撒哈拉西部一條叫Khamilia的村落,參加沙漠上最原始的婚禮。原來,這一群終身在沙漠流浪、流徙的遊牧民族, 唯一會會讓他們聚首一堂的日子,就是「婚禮」! 海味會介紹新娘的服飾,講解新娘為何用頭巾包住 - 周海湄-撒哈拉沙漠: 千古與無名E4
周海湄-撒哈拉沙漠: 千古與無名中國古代有絲綢之路,貫通中西貿易。在非洲也有一條橫越撒哈拉沙漠,通往地中海國家通商貿易的路線,而這條貿易路線就是從摩洛哥開始。在以前,每個商隊,平均由一千甚至超過一萬隻駱駝所組成,想像一下是多麼的壯觀!今晚周海媚繼續向撒哈啦出發! 古代商隊橫越撒哈拉,必經的千年古城就是菲斯。菲斯古城曾經是古時摩洛哥王朝的皇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今晚周海媚會深入古城,一覽古代商旅的客棧,造訪古城的原居民Alimand,一窺其有幾百年歷史的家居,還會一嚐摩洛人傳統的食物 - couscous。 「看到這裡的人大都穿著以前的服飾,而且建築物全部都很古舊,感覺就像返回古代一樣。」 接著海味(周海媚的暱稱)走進古城市集,吃吃摩洛哥盛產的橄欖和乾果,看看由羊毛同駱駝毛所織的柏柏人地毯,還有仙人掌絲綢。究竟甚麼是仙人掌絲綢? 海味更看到最傳統、最古老,以及令菲斯古城遠近馳名的傳統皮革製作過程。走到皮革工場,海味的感覺就像走進屠房一樣,充滿惡臭、糞便味道。這裡有超過二百多個裝滿白鴿糞便的缸,而且還可以出租,究竟有何用途?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離死別,沙漠也不例外。海味一行離開古城,即遇到沙漠葬禮。這一家遊牧民族,爸爸不幸因病離世,四兄弟便為爸爸舉行葬禮。「我們遊牧民族沒鄉下, 也沒有甚麼墳場,我們更加不可以帶著屍體繼續上路, 所以傳統以來都會在死者過身的地方進行葬禮。」 在沙漠中,究竟他們怎樣處理先人的遺體呢?而在茫茫的沙漠中,海味目睹簡陋的葬禮後,感到一份滄涼的感覺!「儀式只是後人為紀念先人而做的, 我覺得最重要不是葬禮有多隆重,而是你心裡 - 周海湄-撒哈拉沙漠: 內心的自由E5
周海湄-撒哈拉沙漠: 內心的自由今晚,周海媚與攝製隊的撒哈拉沙漠旅程來到尾聲了。 眼前這一片乾旱,生物難以生存的沙漠,大部份地方全年降雨量不足兩厘米,撒哈拉沙漠,只有適應力強的生物,才可以在這裡生存。 海味(周海媚的暱稱)追蹤沙漠上的各種腳印,再次驗證頑強的生命力。「不要以為沙漠裡甚麼都沒有,其實有好多動物,好像第一個腳印是甲蟲的腳印, 第二個腳印就是老鼠的,還雀鳥的腳印。」 「來到這裡,我好享受每日起床的一刻,我會第一時間走向窗前,看到外面全部都是沙,見到天慢慢的變藍,感覺好美,整個人的心情都變得開朗。」 在古代的沙漠,最令人聞風喪膽的,就是沙漠大盜!專門搶劫古代商隊的貨物,如黃金、海鹽等。今天的沙漠大盜到哪裡去呢? 沙漠迷城 Kasbah是 撒哈拉範圍內其中一座最宏偉、最出名的沙漠城砦,它是怎樣抵禦敵人的攻擊?高厚的泥牆、古老的門鎖,當中有甚麼竅門? 「我小時候幻想將來的生活, 真的是孭著背囊四處去旅行,當然最好有個伴陪我一齊去玩啦,互相照應更開心嘛,沒有也無所謂呀,我自己一個人都可以去的。」 為了解決荒漠地帶缺乏水源的問題,古代人竟然想到將幾千公里外高山的地下水,透過挖掘地下運河將水由地底引到荒漠之上。而一條地下運河可以長達幾千公里,可想而知工程是多麼龐大! 海味找到一些好像火山口的洞,竟然是古代摩洛哥人解決水源的秘密!她還找到一個人工綠洲,遊牧民族不但可以聚居下來,甚至可以種植棕櫚樹、橄欖、杏、無花果等各種植物,見證人類在沙漠創造的奇蹟! 「很多人會覺得自由就是無拘無束,自己想做甚麼就做甚麼,沒人管就叫自由, 但是我覺得,主要是你自己內心的自由 - 趙雅芝-雲南: 婚姻和幸福E6
趙雅芝-雲南: 婚姻和幸福不同的年代,都有人認為女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擁有美滿的婚姻和家庭。曾經,中國女人為了嫁得好,甘願將自己的一雙腳,紮成只得三寸的三寸金蓮,而且甘心忍受這種近乎變態的風俗,長達一千年之久! 趙雅芝帶著緊張的心情,與攝製隊來到雲南首府昆明的六一村,這裡可能是世界上住著最多紮腳女人的地方,這一群女人可說是這個奇怪而殘忍的風俗之最後見證。 「看到這些紮腳婆婆,我簡直有時光倒流的感覺,她們走得特別慢,而且好像穿了高踭鞋,舉止特別優雅。她們雖然一把年紀,卻說要表演一隻金蓮舞給我看呢!」 紮腳這種奇怪風俗,源於甚麼時候?女人為了要取悅男人,將一雙腳越紮越小。一雙紮腳大過四寸就叫「鐵蓮」,在四寸之內的就叫做「銀蓮」,若果小至三寸的話,才叫做「金蓮」。 今年七十二歲的溥婆婆為甚麼會紮腳呢?「我媽媽說,如果不紮腳就不可以嫁給漢人,要嫁到山上的少數民族,生活會苦很多。我記得第一次紮腳的時候,不停的哭,還痛到差點暈倒!」 參加第一届香港小姐而投身演藝事業的趙雅芝,曾經結過兩次婚,雖然第一次婚姻失敗,不過佢仍然相信婚姻。「我選擇結婚,因為我都相信婚姻制度,可能我受到我父母影響啦,從小開始我就覺得家裡好溫暖,爸爸媽媽給我一個像是太陽的感覺。」 除了腳要小之外,溥婆婆說當年的男人還會看看女人腳上所穿的綉花鞋。究竟原因何在?而讓趙雅芝最驚心動魄的一次,是看到溥婆婆打開一層又一層紮腳布,看到小腳的真面。這一雙違反自然的畸形小腳的真面目究竟是怎樣的呢? 「我以前以為紮腳會是很美的,不然古代女人為甚麼會喜歡紮腳?現在我第一個感覺驚心,不敢去看下 - 趙雅芝-雲南: 紮腳的榮耀與痛楚E7
趙雅芝-雲南: 紮腳的榮耀與痛楚「小腳一雙,眼淚一缸」,紮腳女人對自己的一雙小腳又愛又恨。一雙畸形小腳既為她帶來榮耀,亦為她們帶來痛楚! 趙雅芝繼續向神秘的紮腳村出發,透視金蓮鞋包裹著的一雙畸形小腳,而究竟這種殘忍的風俗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嚴重呢?她們要求一名紮腳婆婆除去金蓮鞋和紮腳布,示範走路時的情況。讓大家首次在鏡頭前,清楚地看見到一雙赤裸小腳究竟是怎樣走路! 「扎腳女人每次走路嘅時候,全身嘅重量都要壓個嗰八隻彎曲嘅腳趾上面,當中要承受嘅痛苦真係難以想像!」 不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走路,紮腳女人於是發展出一種獨特的「三寸金蓮」步行方法。不過,紮腳令到重心向後移,好容易會跌倒,導致骨折,而且小腳會比正常人的腳更快退化,最終,有可能不能再走路了! 七十七歲的王惠元婆婆說:「當年人人都紮腳,不紮腳就嫁不出去,不過紮腳真的好痛苦,好痛苦,就跟殘廢沒分別!如果讓我選擇,我一定不會紮腳的,實在太痛苦了!」 有人認為小腳是折磨,也有人認為小腳是驕傲! 擁有一對三寸金蓮嘅肖秀香婆婆,今年八十七歲的肖婆婆好貪靚,她認為女人要擁有一雙對小腳才算美,究竟她怎樣護理她的一雙小腳呢? 紮腳的女人盲目地相信,一雙小腳會為她們找到一個好男人,帶來一段幸福婚姻,而事實上的是這樣嗎?同樣,相信婚姻的趙雅芝又怎樣苦心經營,以一段幸福的婚姻去豐富自己的人生呢? 「我好相信婚姻生活是兩個人,而家庭都是由兩個人組織開始的。」 - 趙雅芝-雲南: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E8
趙雅芝-雲南: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紮腳的女人盲目地相信,一雙小腳會為她們找到一個好男人,帶來一段幸福婚姻,而事實上的是這樣嗎? 「我覺得人生要活得有意義,不應該浪費一生!我希望每一階段,自己的責任做到最好,譬如讀書時候讀好自己的成績;至於婚姻,我希望婚姻美滿,子女嘛,我會盡量培養他們,照顧他們,希望他們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趙雅芝繼續探望六一村的另一位紮腳婆婆,溥紀芬婆婆今年已經八十二歲,她是村裡現時唯一仍可親手做金蓮鞋的紮腳婆婆。鞋面上的繡花紋繡得越靚,就表示女人越本事,究竟金蓮鞋怎樣做?怎樣才算是一雙靚的金蓮鞋? 對於不同年代的紮腳女人來說,沒有一雙鞋比「喜鞋」更為重要,喜鞋又是甚麼?特色之處是怎樣? 紮腳的女人都深信,一雙小腳可以取悅男人,可以為她們帶來幸福婚姻,事實上並非如此!芬婆婆說:「婚姻美滿,就是跟老伴和和氣氣,子孫個個孝順,這樣就好好啦!」可惜,芬婆婆的丈夫不肖,老爺奶奶對她不好,「我經常要捱餓做家務,又要做鞋賺錢!」 民國成立之後,在1928年全國發起 「天足運動」,禁止女人紮腳。不過,傳統觀念根深柢固的六一村女人,她們會有甚麼反應?原來紮腳是酷刑,放腳又是另一次酷刑,究竟點解? 一對小腳,並不一定會帶來一段幸福婚姻,但是一段幸福婚姻,總需要用心去經營。趙雅芝又怎樣苦心經營一段幸福的婚姻,去豐富自己的人生呢? 「結婚時別人會祝你們兩個新婚愉快,白頭到老,當然這樣是非常完美啦,所以我經提醒我丈夫好好的注意健康,我希望大家老了之後,都可以一起坐在花園,一起欣賞日落,一起享受美好的晚年啊!」 - 陳曉東-東印度: 見證恆河燒屍E9
陳曉東-東印度: 見證恆河燒屍「人生對我來說並不真實,很多時候我都會好迷惘。在印度這個陌生的國家,我希望可以找回自己,而我在東印度的旅程就由恆河開始。」一連四集,陳曉東展開一個尋找自我的旅程。 恆河被視為聖河,亦是印度人生活的一部份。在加爾各答有好多居民,每天在上班上學之前,都會到恆河洗澡,祈求新的一天順順利利。印度教相信輪迴,認為每個人都背負上一世的罪孽。所以只要每日在恆河泡一泡,就可以將身上的罪洗去。 恆河上有好多小型印度廟,而進入印度廟拜神要規規矩矩的: 入廟前,一定要脫鞋,因為他們認為腳部屬於不潔淨的地方。入廟後,首先你要敲一下鐘,讓天神知道你曾經來過;然後,做一點點奉獻,喝一口恆河水,就大功告成喇。 時至今日,印度人的生活仍然圍繞恆河,他們仍然尊敬恆河,恆河是他們的寶貴財產,也是他們民族的象徵。 同樣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東東(陳曉東暱稱),由八年前開始,長時間穿梭國內和台灣工作,跟好多要返內地工作的香港人一樣,雖然家在香港,但是對這個城市總是若有所失! 「有一段時間我返回香港,偏偏覺得自己不像是香港人,那我是誰呢?我像一隻孤魂野鬼一樣,其實我是住在香港的,只是去了另一個地方工作而已……就像跟這個世界隔絕了,不過你又每天都在這裡居住,真的好惘然!」 在恆河旁邊,東東目睹傳統恆河燒屍儀式,從剃頭、淋浴更衣,帶著飯團和鮮花,為先人超渡、祈禱,然後露天用柴火化先人。在附近雖然也有電子火葬場,然而大部份印度人都堅持傳統,露天用柴火化先人。 「所以屍體都放在地上,由親友圍著唸經,每逢有新屍體運進來的時候,他們都會替遺體誦經。我剛剛也一起誦起經 - 陳曉東-東印度: 迷失的性別 – 第三性E10
陳曉東-東印度: 迷失的性別 – 第三性在印度,有一個獨特的社群,他們不是男人,亦不是女人,他/她們叫自己為第三性。陳曉東走進這個非男非女、性別迷失的族群,今晚繼續向東印度的加爾各答出發。 印度教有好多神,其中一個女神叫Kali。Kali代表憤怒、妒忌,印度人恐懼Kali,相信Kali會引發天災。而加爾各答,原名叫Kalikata,就因為這裡的人對Kali女神又敬又怕而命名的。 加爾各答有好多印度廟和小神壇,大部份都是供奉Kali女神,每日都有好多市民拜祭。每當有人結婚BB出生,有一群人就會出動載歌載舞,因為這個儀式可以保佑BB健康快樂成長,而這個傳統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 「至於這一群載歌載舞人,他們自言不是女人,也不是男人,而是第三性第三性?我從來未聽聞過?為甚麼會叫自己做第三性呢?」 跟人妖不同,第三性不一定是易服的男人,第三性天生身體有缺陷,可能是具有男女兩性器官的雙性人、甚至是沒有性器官的,在身體上不能界別是男性還是女性的無性人。而印度的第三性有自己的社區和生活圈子,而且大部份都會穿著女裝,以女性的外形生活。 由於沒有生殖能力,自古以來,第三性都不會結婚、不會組織家庭,通常都會跟一位年紀大一點的第三性生活,並稱他/她為「師傅」。 在印度的歷史,第三性曾經是神的化身,他/她們一出生就會被供奉,被專稱為第三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時至今日,第三性不再神聖,只能夠過著偷偷摸摸,被世人歧視的生活,為甚麼有這種轉變? 不能夠生兒育女的第三性,會以一個傳統而特別的儀式,去找出第三性BB,尋找新一代的第三性,究竟是甚麼儀式?第三性又是靠甚麼維生呢? - 陳曉東-東印度: 富足的選擇E11
陳曉東-東印度: 富足的選擇當我們選擇將人生奉獻給工作,以及無止境地追逐名利的時候,在印度加爾各答的貧民區,有人選擇奉獻一生,以一雙手侍奉最低下的垂死病人!陳曉東走進由德蘭修女創辦的仁愛之家,為迷失的人生尋找新方向。 「好多人都聽過德蘭修女和仁愛之家,而我就只知道修女曾經拿過諾貝爾和平獎,她在印度做過甚麼?為甚麼會備受尊敬?我好想了解一下。」 貧富懸殊,一直是印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五十年前的加爾各答,街上遍佈沒人理會的垂死病人,有一位修女卻選擇每天在街上,用一雙手、用愛心去照顧病人,還建立了代表溫暖的仁愛之家,被稱為加爾各答的天使,她就是德蘭修女。 原來垂死者之家在1952年成立,專門收容患有危疾的病人,這也是德蘭修女創辦的第一間仁愛之家。德蘭修女相信,人類的不幸並不是貧困、生病或飢餓,真正的不幸,是當人遇到困難的時侯,其他人沒有伸出援手。 德蘭修女的愛,跨越宗教和種族,不但感動到本來排斥仁愛之家的印度教徒,這些年來更打動好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選擇追隨她的信念,來到這裡當義工。 「我第一次體會到,除了工作、名利之外,原來人生真是有好多選擇,問題是我們會不會走出第一步。」 在這裡東東(陳曉東暱稱)遇到一位來自香港的羅修女。她說:「當我們用愛去付出,不管服務也好,關懷也好,就會帶給對方一份平安。一份平安不但是身上的平安,最重要是心靈的平安。」 東東還走進兒童之家,這裡不單是收容棄嬰,有病的小朋友都會得到照顧。在這裡他看到Sudili,一位腦袋還未完全發育就出生,不會走、不會坐,更不會說話,徒具軀殼38年的「孩子」。Deatina修女照顧Sudili已經十多年,每天抱抱 - 陳曉東-東印度: 覺悟的樹林E12
陳曉東-東印度: 覺悟的樹林人,為甚麼會有煩惱?人,怎樣才可以斷絕煩惱? 二千多年前,印度出現了一位智者︰佛祖釋迦牟尼,他嘗試解答這個困擾人類的大問題。今晚陳曉東帶著好多疑惑,由加爾各答出發去到佛教發源地--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的意思是「覺悟的樹林」,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在這裡,覺悟成佛。 「能夠來到佛祖覺悟成佛的地方,我希望在這裡可以為我迷失的人生,尋找一些答案。」 摩訶菩提寺,是菩提伽耶最重要的廟宇,因為在廟中間的一座四方型佛塔裡面,供奉了佛祖的舍利。而摩訶菩提寺是世界文化遺產,在公元前3世紀,由古印度阿育王興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佛教寺廟。 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在今天大菩提寺的位置,在一棵菩提樹下打坐冥想,七日後大徹大悟,得出人生真理。而佛學最重要的理論基礎,都是在大菩提寺這裡誕生的。 怎樣才可以斷絕煩惱?佛祖認為,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得到覺醒,人要做到正見、正思、正語、正念,以及有端正的行為,才可以斷煩惱、脫苦海。 除了避世修行,古印度僧人還可以唸大學。陳曉東來到距離菩提伽耶兩個小時車程的那爛陀,這裡有一所古印度佛教大學遺址,更是唐三藏曾來取西經的地方。為甚麼整座佛教大學會被泥土淹沒? 「為甚麼我們每天都有那麼多的煩惱,有那麼多的壓力?我曾經試過很生氣,於是把我的頭放進冰箱裡。大菩提寺的住持勸我不要太執著,要接受人生是無常的這個事實。我又向住持請教一個問題︰怎樣才可以減少煩惱呢?」 人的煩惱都是源自自己,能夠清楚人生無常,遠離顛倒夢想,放下心中執著,就能夠活在當下! - 余慕蓮-貴州山區: 將一個遺憾變成希望E13
余慕蓮-貴州山區: 將一個遺憾變成希望「我是余慕蓮, 今年七十歲了, 你問我人生是甚麼?我沒想過, 做人見一步走一步就好啦,想不了那麼多!」 從來沒想過人生是甚麼的余慕蓮,就因為一點善心,改變了三百多位小朋友的命運。 貴州,到今時今日依然是中國最貧窮的省份之一,人均收入每年只是人民幣七百元。不過, 往往在最貧困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人性光輝的一面。2005年,余慕蓮捐錢到偏遠的貴州,興建了一間小學 - 余慕蓮希望小學。 「他們以為我真的很窮,就像撿垃圾的, 想不到我這個沒錢的人錢都捨得拿錢出來幫助小朋友。」 來到余慕蓮希望小學,余慕蓮想不到全校學生列隊歡迎,她既興奮又感動! 「想不到我的學校,有那麼多學生在讀書,我只是付出了一點點,就讓那裡多小朋友受惠,我真的好高興。」 這間余慕蓮希望小學,原來是阿市鄉這個山區裡的第一間正式小學。對這群山區小朋友來說, 能夠有一間用石屎水泥興建,可以擋風擋雨的校舍,已經是一個恩賜。那麼,余慕蓮是在甚麼機緣下,將自己的部份長期服務金(退休金)捐出來興建小學呢? 「我好開心,因為自己的學校能夠讓小朋友受惠,因為我好喜歡好學的人,看到別人有書可讀,我就很開心。」 自幼讀書少是余慕蓮人生最大的遺憾!而一間學校將一個遺憾變成希望! 「我十七歲才小學畢業,畢業之後呢,我媽就說:『不如你返廣州跟你爸爸吧』,她一不開心就把我送走。」 十七歲才小學畢業的她,只可以在戲院做帶位、做售票員的工作。她又如何不放棄任何一個讀書學字的機會呢? 「其實我真的沒甚麼錢|不過我捨得捐出來,所以好多有心人都會跟我一樣捐學校,結果就有更多小朋友受惠了!這算不上偉大,只 - 余慕蓮-貴州山區: 知識改變命運E14
余慕蓮-貴州山區: 知識改變命運勿以善小而不為。其實,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一個普通的山區村民,兩個普通的香港人,怎樣改寫百多萬個小朋友的命運呢? 貴州山太多,政府又太窮,好多山區居民仍然生活在連橋都沒有的深山中。對他們來說,最便宜的交通公具就是自己的一雙腳! 余慕蓮與攝製隊來到偏遠的香爐村,看見一群小朋友一大早就出門,唉!方圓數里都沒有一間學校,他們去那裡呢?跟著他們去到一個殼倉,只見六十位小朋友在這裡上數學課。 「我真的沒想過這一間簡陋的小屋,會是這群山區小朋友的『飄流教室』。」 飄流教室?原來這群小朋友在這裡上完數學課之後,就要由村的這一邊,走上大概十分鐘,去到村的另外一個地方上中文科,而上完中文課之後,又要趕去另一個地方繼續上其他的課,是真真正正的「漂流教室」。 飄流教室的創辨人閔書軍老師,是第一個將自己的家變成課室,免費教村童讀書識字的人。他認為:「最開心是看著孩子一張張的笑臉,只有他們能學好一些知識,我就很開心啦!」閔老師是如何感動一群志願的老師,建立起「漂流教室」來呢? 此外,還有一個香港的素食店老闆,一個香港的美容院老闆娘。十多年來, 穿梭貴州,興建了接近四百間學校。他/她所追的人生又是甚麼? 余慕蓮與攝製隊跟著許成彪,去到貴州最大的彝族村寨 -三官寨考察。許成彪來這裡幹甚麼?是甚麼令他不遲勞苦去為貴州山區興建學校? 「我自己出身既家庭比較窮, 好細個出嚟做嘢, 做嘢之餘接觸到佛教, 知道因果, 所以知道我窮因為我前世無種福, 所以我會盡力幫人呀, 盡力做善事」 余慕蓮還遇到運送物資入山區的Amy伍啟寧。1995年,Amy第一次來到貴州賑 - 余慕蓮-貴州山區: 知足常樂E15
余慕蓮-貴州山區: 知足常樂活到七十一歲,人生對余慕蓮來說, 又是甚麼?余慕蓮與攝製隊到貴州山區,看看當地的奇風異俗,一窺他們對人生與生死的看法,今集繼續向貴州出發。 貴州有一半人口是少數民族,其中人數佔最多的是苗族。在六寨苗聚居的苗族稱為「喜鵲苗」,每次接待貴賓都會擺下雞頭宴,還請你喝穗花酒。甚麼是雞頭宴?吃雞如何分尊卑? 崇拜的對象是喜鵲,認為牠們適應能力強,所以連服飾都是模仿喜鵲的既造形。喜鵲苗又認為太陽的光芒,既神聖又威嚴,於將一塊染成深藍色的棉布,用滾磨的方法將布磨成古銅色, 再磨到閃閃發光的,再用這些布來造衣服,而在陽光下會像太陽一樣,發光發亮! 而喜鵲苗還有一種駭人聽聞的食物,叫做「血豆腐」。會用甚麼血來做豆腐呢? 不會是人血吧?「我們苗族人,不喜歡依靠別人,愛靠自己,種了甚麼就吃甚麼,我不怕吃苦,不懶惰,上天不會讓我們捱餓的。」 山區的少數民族自給自足,與世無爭,對人生並無奢求。同樣的,余慕蓮的人生,只要「知足」,就可以「常樂」。 「我不想將來也不想現在,我是過一天算一天的人,我不會羡慕別人也不會忌妒別人,我知足所以我常樂!…做人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千萬不要比較,人比人就氣死人囉!」 自小得不到父母庇蔭的余慕蓮,辛勤大半生,知道要生存只能靠自己。無論面對順境逆境,只可以隨遇而安。 「我試過一屋住了五家人,洗澡煮飯都好辛苦,於是拼命賺錢,我試過三十六小時不眠不休,因為我希望有自己的第一間房子,只是第一間房子而已。」 苗族中另一個奇特的分支,就是崇拜水牛的「牛角苗」,余慕蓮除了介紹牛角苗婦女如何紥牛角髻外,還帶大家尋找傳說 - 謝賢-墨西哥: 風流而不下流E16
謝賢-墨西哥: 風流而不下流墨西哥,一個快活的國家。四哥謝賢,一個風流的男人。 從未去過墨西哥的四哥,來到熱情、快活的國度,看到墨西哥的原住民 –阿茲特克人(Aztec)。他們在廣場擺檔,幫人用古法祈福;又試穿傳統戰士服裝。 四哥更適逢阿茲特克人慶祝新年,原來阿茲特克人跟我們中國人一樣,都是根據農曆,每年的立春就是他們的新年了。「所有人都穿著傳統服裝,向東南西北四個角落拜拜,就像我們拍戲拜四個角落一樣。」 墨西哥城愈夜愈熱鬧,好多墨西哥人會坐在廣場,一邊聽歌,一邊跟女朋友談心,好浪漫喔!四哥走進一家由1925年創立的酒店,喝一杯Margarita,還被邀請跳舞唱歌,「這裡的氣氛真的很好,我一個人都這麼開心,如果多幾個人,那就更不得了!」 四哥在墨西哥城其中一間最大、最出名、歷史悠久的餅店,尋找香港常見的墨西哥包。「我現在可以告訴大家,墨西哥是沒有墨西哥包的,就像在中國揚州沒有揚州炒飯一樣,只是我們被聰明的香港人欺騙了!」 墨西哥人一生最重要的日子,不是出生、結婚,而是女孩子十五歲的生日。當日她們會開party,大肆慶祝,還有可供1,000人吃的生日蛋糕。四哥更到xochimilco「遊船河」,遇上一年一度的選美大會。 四哥由粵語片時代開始,永遠給人風流倜儻的感覺,不過四哥說,自己絕對不是花花公子。 「其實,男人是風流的,不過我絕對不下流。我跟以前的女朋友或老婆分開,都不會說傷心,就像我跟拉姑是緣盡而不是仇恨,所以我們做不成夫妻,還可以做朋友。」 四哥,曾經大紅大紫,今日七十多歲,繼續開心快活! 「我最重要是開心,我讀書不多,但是我在社會上學到很多,我現在已經是社會大學畢業,可以說是個博士, - 謝賢-墨西哥: 最緊要好玩E17
謝賢-墨西哥: 最緊要好玩「四哥」謝賢,曾經是東南亞最紅的男主角,紅足五十年的四哥,如何接受風光不再? 「我不覺得我自己是一個特別的人,我只認為自己是一個銀幕下的普通人,我只不過是吃電影這一口飯而已。」 四哥繼續風流、快活,與攝製隊一起向墨西哥山城出發。一行人來到墨西哥中部一個叫Taxco的山城,四哥在街市看見一種出名小吃,就是一條條生吃的小蟲 – jumiles,你猜四哥有沒有膽量試一試? Taxco另一種特產是四哥十分喜愛的,那就是銀器。原來這裡有美洲最古老的銀礦,所以盛產白銀的Taxco,有幾百年的鑄銀和同造銀技術。四哥帶大家參觀銀器工場時,都忍不住買了一些心頭好。 四哥逛街時看到一些吊在半空的紙紥公仔,細問下才知道叫「七宗罪紙紥公仔」。中國人見到紙紥公仔,大多數是「大吉利是」啦,不過在墨西哥就不一樣,這些紙紥公仔非常受歡迎,而且帶來好運,為甚麼呢? 四哥還去到另一個山城小鎮叫Atlixco,欣賞穿上裙子、戴大兔耳朵的男孩大跳民族舞。晚上則觀看別開生面的「舞火牛」。 「舞火龍就看得多,我謝老四真的未見過舞火牛,舞火牛是墨西哥山城的傳統活動,舞著火牛的人會衝向人群。傳說任何人,只要成功避開火牛,明年的運程就像火牛一樣燦爛。」 四哥亦曾經燦爛過,18歲拍了第一部電影便一炮而紅,成為東南亞最賣座的男主角。 「以前我的身價和地位,是全粵語片中最高的,不過我當時根本不理會電影賣不賣座,也不知道自己有多紅,因為剛剛踏入電影圈的我,發現這個世界很好玩,只想著去玩。」 曾經大紅大紫的四哥,面對自己風光不再,由燦爛歸於平淡,四哥說做人最重要是看得開。 「你不讓位是不行的,不過到今時今日 - 謝賢-墨西哥: 青春常駐的秘密E18
謝賢-墨西哥: 青春常駐的秘密「四哥」謝賢出名貪靚,講到著衫,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今集四哥繼續風流、快活、墨西哥,還公開青春的秘方。 四哥坐歐洲式馬車四處看風景,接著向Guadalajara出發。Guadalajara意思係「充滿沙石嘅山谷」,所以四哥一離開市中心,就覺得很有西部牛仔feel。Guadalajara還有三寶,就是tequila、牛仔和仙人掌。這裡的人一日三餐都吃仙人掌,是真還是假? 「這裡每個人都食仙人掌,連小朋友都會食,怎樣食?想都想不到,仙人掌可以用來炒蛋、搾汁飲,仲可以當飯後果。據聞仙人掌仲有藥用價值,切一片用來煲水,糖尿病就會慢慢消失,信不信由你。」 至於第二寶,就是西部牛仔,四哥變身為有型牛仔,首先戴一頂牛仔帽,穿上牛仔boot。四哥認為,貪靚可以令人青春常駐,這也是他青春的秘密。 「我覺得我自己都好青春呀,有時我起床對著鏡子說,嘩!謝老四,你今年七十多歲囉,還穿成這個樣子?真受不了!我就會說,怎麼樣,不可以嗎?我是謝老四呀,哈哈!我穿得起呀!」 墨西哥第三寶,tequila是也;這種酒由龍舌蘭植物釀製出來的。龍舌蘭是墨西哥原生植物,盛產在喺西部沙礫地帶,經常被人誤認為是仙人掌,其實它跟蘆薈差不多。四哥會帶大家看看古印弟安人如何用龍舌蘭來釀酒。 雖然四哥喜歡遊戲人生,不過他認為酒能亂性,要適可而止。注重自己外表、留意自己健康,天不怕地不怕的四哥,最怕兩種病,究竟是甚麼? 四哥曾經是香港最高片酬的明星,三十年前開始投資其他生意,開過酒廊、浴室、地產,不過四哥認為,如果想過得開心快活,最好不要搞生意。 「我們做藝人的,廿四小時standby,根本沒時間去了解別的生意,或者怎樣去做,你要靠別人 - 謝賢-墨西哥: 盡訴父子情E19
謝賢-墨西哥: 盡訴父子情今集「四哥」謝賢帶大家一窺神秘的兄弟會,還參與世界最莊嚴的巡遊;四哥更會剖白與霆鋒之間的父子情,繼續向墨西哥西部出發。 四哥一行人去到另一個傳統天主教城鎮,叫San Luis Potosi,適逢每年一度又非常出名的大型受難節巡遊。大部份墨西哥人都是虔誠天主教徒,而且分成不同的兄弟會,在San Luis Potosi就有三十多個兄弟會。 兄弟會又叫騎士團,負責捍衛天主教信仰,在歐洲已經有千幾年歷史,不少小說中,他們被描寫為負責執行任務的神秘組織。兄弟會的成員慶祝受難節時會準備傳統物品,在教堂裡擺賣,例如白色洋甘菊、白色蠟燭及大大個麵包,究竟代表些甚麼?還有44個兄弟會成員會抬著流住眼淚、重20噸的聖母像巡遊,「我覺得好光榮,下一年我會繼續抬聖母像巡遊。」 San Luis Potosi這個受難節巡遊是靜默巡遊,參與巡遊的教徒都是身穿喪服,悼念耶穌。整個巡遊,除了樂隊會吹奏哀樂,其他人都不可以出聲,這有甚麼意思? 四哥接著到墨西哥鄉郊一個有二百年歷史的大莊園,整個莊園足足有整個九龍那麼大。這個莊園主要種稙另一種龍舌蘭,這種龍舌蘭不可以釀製tequila,卻可以做麻繩。在二次大戰之前,全世界出海用的大纜,都來自墨西哥這些大莊園。麻繩逐漸被尼龍取代,風光不再。 無論你曾經有多威風,都敵不過時代的巨輪!現在的謝賢,只是一個擔心子女的爸爸。作為一個爸爸,霆鋒因為頂包案而被拘捕,是四哥一生最痛的。不過他認為:「這個劫是對霆鋒最好最好的一個教訓。」 挫折過後,父子間竟然加深了了解,當中經歷過甚麼事情?栢芝曾經說過甚麼話,讓四哥非常感動?今日,四哥不但是霆鋒的爸爸,還是栢芝的老爺、Lucas的爺爺,他說一 - 謝賢-墨西哥: 人生是一場遊戲E20
謝賢-墨西哥: 人生是一場遊戲今集,「四哥」謝賢走進世界七大奇蹟的奇琴伊察,探索千幾年前神秘消失的瑪雅文明,還有機會看到難得一見的神秘現象︰神蛇顯靈。 原來在墨西哥東部森林中,隱藏了一個人類歷史的秘密:一個不為人知的古代瑪雅城鎮遺址︰奇琴伊察(chichen itza)。這裡有超過三十座石造古建築,當中的平頂金字塔,是奇琴伊察最大的建築物。 古代瑪雅人所拜的神,是一條有翼的蛇。根據僅存的紀錄,瑪雅人驍勇善戰的民族,所以奇琴伊察的雕刻,都是講述瑪雅戰士的英勇事跡。瑪雅人還喜歡打球,你猜猜贏了球賽有甚麼獎品?就是把個頭割下,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天神。吓!想不到吧!至今,瑪雅文明仍然存在好多不解之謎! 瑪雅古文明,經常在科幻小說中出現,甚至跟外星人扯上關係。事實上,瑪雅人在千幾年前,已經擁有高度的天文知識,並且在建築物當中隱藏著精密的天文、同數學理論。此外,攝製隊拍攝到金字塔最不可思義的現象,而且這個奇景每年只會出現兩次,這就是︰神蛇顯靈,四哥帶大家一起去見證這個奇景。瑪雅文明忽然神秘消失,人口急跌九成半。原因,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接著,四哥來到Merida,跳入世界最深的地下淡水洞 - 聖湖,尋找瑪雅寶藏,還剖白心中情。 「我…這一生有四個女人,一個嘉玲,一個蕭芳芳,一個甄珍,一個狄波拉!嘉玲可以說是我的初戀情人……」 四哥最為人熟悉的跟「拉姑」狄波拉的一段情,而這段情竟由死纏爛打開始;對拉姑,四哥更是無言感激。當中是怎麼一回事?四哥將會真情剖白。 四哥相信緣份,與年輕四十多歲的Coco拍拖,他認為年紀不是問題,最重要是兩個人相處得開心。風流、快活,對四哥來說,人生,不過是遊戲 - 鄭丹瑞-古巴: 危機中見生機E21
鄭丹瑞-古巴: 危機中見生機古巴在上世紀, 引發重重危機。鄭丹瑞少年得志,中年亦曾經失意。面對危機,怎樣才可以將人到中年百事哀,變成百事吉呢?一連四集的〈古巴危情〉,鄭丹瑞將在古巴的危城下,在危機中見生機! 古巴是一個封閉的社會主義國家,鄭丹瑞想不到走進古巴的首都夏灣拿(Havana),竟然是那麼漂亮,那麼有歐洲情調。「經歷過革命的洗禮後,這裡每一幢建築物都很美,美得有一種滄桑的感覺。」 對於古巴人來說,卡斯特羅與哲古華拉是他們的英雄 ,在腐敗、貧窮的危機裡,創造一個新社會、新景象的英雄。卡斯特羅與哲古華拉要推翻的,就是當時古巴政府獨裁的統治。 阿旦(鄭丹瑞暱稱)來到舊總統府,這一座像小皇宮的建築,竟然是當年腐敗和引發革命危機的根源?內裡的裝潢有多華麗?夏灣拿大劇院、自由大飯店有甚麼個人之處? 鄭丹瑞人生中第一個危機,是在他中二那一年,爸爸突然失業。 「突然之間看到家裡所有人都變了,就讀中五的姐姐要去替別人補習,哥哥要從外國飛返香港,爸爸不停地去找工作,當時年紀最小的我只能冷眼旁觀,我覺得好無助。」 然而,危機過後,總有得著。「理解到一個家庭大家維繫的重要性,我對金錢的緊張,我對家人的緊張,這個是我的得著」 古巴最南面的城市-Santiago,曾發動過一場轟天動地的革命。阿旦走進蒙卡達兵營,這是卡斯特羅的革命軍在第一次突襲失敗後,部份被政府軍捉來施刑及虐待的地方,一個令阿旦感到毛骨悚然,坐立不安的地方。 1959年一月一日,卡斯特羅就在Santiago的市政廳向古巴人民宣佈革命成功了。之後,卡斯特羅成為美國頭號眼中釘,並多次暗殺他,為甚麼? 「其實每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我覺 - 鄭丹瑞-古巴: 發掘自己的強項E22
鄭丹瑞-古巴: 發掘自己的強項古巴革命成功,接下來是一個又一個既經濟危機,古巴人怎樣解決? 鄭丹瑞懷才不遇,被投閒置散,他又如何化危為機呢?今集繼續跟鄭丹瑞向古巴出發。 卡斯特羅希望將古巴變成一個「人無階級,財皆公有,各取所需」的烏托邦,所以從六十年代開始,古巴便跟外界隔絕。阿旦(鄭丹瑞暱稱)來到古巴,覺得像走進時光倒流一樣,整個市容好像返回四、五十年前,好有懷舊feel!而古巴人的家,屋內的陳設依然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就像返回粵語長片那個年代。 走進夏灣拿街頭,阿旦說:「我敢講一句,全世界最多古董車,款式最齊的地方,就是古巴。而最令我感動的, 是每一部車都油上好鮮艷的顏色, 令到Havana的街頭充滿色彩。」 古巴人,一生人基本上只可以擁有一部車。原來,當人知道自己剩下這麼多的時候,就自然會好好珍惜所擁有的。開著古董車的阿旦,思緒不期然飄往年紀少的時候,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男人的危機,大部份來自事業。而挫折與危機,往往可以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方向。 阿旦當年初出茅廬在商台兼職做DJ,曾經為了一口氣而辭職,回想當年竟然有些遺憾。遺憾些甚麼?轉戰港台又被投閒置散,但這一次危機,反而激發阿旦去發掘自己的強項。 「我不會夾歌,他們會,我會寫作,我會『度橋』,他們不會。所以我創作出『三個小神仙』的綜合性廣播節目,之後還有『小男人周記』。我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化危為機。」 至於古巴,一直堅持共產理念,更受到資本主義的美國打壓,對實施經濟禁運。古巴人,「以物易物」,轉危為機! 阿旦採訪阿曹一家三口,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古巴人的求存怪招。阿旦慨嘆年輕一輩的香港 - 鄭丹瑞-古巴: 人生的大起大落E23
鄭丹瑞-古巴: 人生的大起大落人生,危機四伏,可以大起大落。古巴,亦曾經大起大落。 鄭丹瑞與攝製隊從夏灣拿坐了八小時車程,來到小鎮提尼達(Trinidad),一窺一種源自西非的神秘宗教 – Santeria。現在,Trinidad仍然有好多黑奴後裔信奉Santeria。他們宰殺動物來祭神,然後向靈體問卜,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可以解決厄困。 阿旦(鄭丹瑞暱稱)走進一間空洞洞的民居,這居然只擺放一個公仔,而這個公仔就是靈體附托的東西。阿旦對這個公仔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究竟是甚麼?而信眾問卜的方式又是怎樣的? 求神問卜,未必能夠解除厄困,但是在五百多年前,Trinidad就曾經為古巴經濟解困。因為這裡的甘蔗業,曾經令古巴成為加勒比海一帶,最有錢國家之一。 古巴曾經歷過富庶、奢華的年代;不過一場革命,令古巴一夜間變成一個共產國家,遭受美國禁運,經濟出現危機。鄭丹瑞亦曾少年得志,25歲就成為電視台最年輕的劇本審閱。 「我當年一個編劇仔就變成一個編審,再由編審做到助理創作主任,過程相當之快,所以我好囂張,因為好棒!」 可惜,好景不常。鋒芒太露的阿旦,其自負的性格為他帶來危機,當年寫了一個票房慘淡的電影劇本,即被人踩至谷底。而當時好朋友的一番說話,猶如當頭棒喝。他說了甚麼讓阿旦收歛自己呢? 古巴的國運和經濟,也曾大起大落。被美國禁運後,得到前蘇聯每年超過四十億美元的援助,經濟再現生機。可惜,1991年蘇聯竟然解體,沒有援助的古巴經濟,再現危機。最後一枝小小的雪茄,竟然可以養活整個古巴,究竟點解?阿旦走訪雪茄工場,介紹令人嘆為觀止的人手製雪茄工序。 至於阿旦,人到中年,一次最慘烈的危機令他措手不及。 「我曾移民到溫哥華, - 鄭丹瑞-古巴: 人到中年百事吉E24
鄭丹瑞-古巴: 人到中年百事吉人到中年,學懂珍惜。累積了上半生的智慧,如何將人到中年百事哀,變成百事吉?今集我們與鄭丹瑞一起向更精采的人生出發! 古巴人懂得享受生活,除了物質之外,他們可能比我們活得更開心!這裡的政府對人民限制多,但是卻非常推崇音樂。例如在Santiago的Trova Traditional Cubana,就是由政府資助的小小音樂場地,非常有名的。而Santiago則是古巴民間音樂Trova的聖地。 阿旦(鄭丹瑞暱稱)更帶大家到Santiago街頭,參與大型的Conga巡遊。Conga是一種源自非洲的音樂,主要以各類型的鼓和敲擊樂器為主,還有一種類似中國的「啲打」一起演奏,節拍非常強勁。 「古巴人在巡遊中一邊跳一邊唱,非常happy!我好欣賞古巴人的熱情和投入!我在想,所謂「危機」,其實不一定可怕;我又再想,人到中年,也不一定要「百事哀」的! 為甚麼不可以「百事吉」呢?」 阿旦喜歡用「半杯水」去看每一件事物。 「凡事向好的方面去想,當你有半杯水的時候,你應該說,幸好我還有半杯水。任何人在長大過程中都有無壓力,重要是你怎樣將壓力化為動力,讓你的人生更加精采。」 離夏灣拿兩個小時車程的Varadero,是加勒比海其中一個最大、最靚、最豪華的度假聖地。在三十年代,這裡曾經是美國富豪的度假天堂。在這裡,阿旦人生發生了他的另一個第一次,究竟是甚麼? 子欲養而親不在!拍攝期間,阿旦的爸爸突然病逝。遠眺加勒比海,阿旦回望自己的人生,開始懂得感恩。「人到中年,我學懂了珍惜,尤其是親情。」 當你大踏步,走過危機重重的人生之後,你會發覺前面的風光,依然明媚! - 方力申-泰國: 恐懼開始,以愛結束E25
方力申-泰國: 恐懼開始,以愛結束面對未知的人生,我們會有恐懼。方力申去到泰國要馴服一隻2.4米高、3,000公斤重的亞洲大象,更與23隻兇猛的老虎作零距離接觸。究竟他能夠接受一個又一個的挑戰嗎? 「我是方力申,跟好多年青人一樣,我不知道我的人生會怎樣,但是我會努力接受前面的挑戰。娛樂圈這一行,有很多事情都不在自己掌握之中,唯有一直為自己增值,機會來的時候好好去把握。」 方力申來到清邁的大象訓練中心,要訓練一隻亞洲大象。小方(方力申暱稱)第一次坐上大象,「感覺好自然,在森林中行走時,感覺自己好像泰山。」 泰國人相信象是神聖的動物,在好多寺廟裡都有供奉象神。在訓練中心裡,馴象師會教大象做好多高難度動作,牠們會玩不同的樂器。最難以置信是大象竟會畫畫! 大象真的很聰明,牠們懂得40多種指令。tag long、nung long、mad long、la dear等,是甚麼意思呢?「mad long這個指令最型,就是要隻大象乖乖地瞓低。」 大象好喜歡沖涼,透過替大象洗白白就可以增進馴象師和大象之間的感情。小方第一次替大象red moon沖涼,竟然無從入手! 「Red moon下水之後,就像小朋友般興奮,不停在動,我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不過第一次替大象沖涼覺得好開心,我漸漸明白為甚大家都喜愛養動物,因為跟動物相處確實好可愛,日子一久會有感情。」 不說不知,大象的大便可以用來造紙。小方會帶大家參觀造紙的過程,接著還要馴象師考核試,不知小方是否順利通過考核呢? 面對森林中的巨無覇,方力申由恐懼開始,以愛結束。 「之前對大象沒甚麼好感,現在反而想知多一點有關牠們的,我跟red moon接觸多了,會大胆地摸摸牠、摟摟牠。我還學到遇有懷疑,就親身去接觸、去體驗 - 方力申-泰國: 初生之犢不畏虎?E26
方力申-泰國: 初生之犢不畏虎?今集方力申去到老虎寺,跟23隻印度支那虎作零距離接觸。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他能夠克服對老虎的恐懼嗎? 小方(方力申暱稱)從曼谷坐了三小時車去到泰國北碧府的老虎寺,第一次見到23隻這麼多老虎的小方,透露當時驚到個心卜卜跳。原來每天早上八時,老虎寺的僧人會帶著老虎去散步,聽僧人唸經。他們相信只要老虎多聽佛經,獸性就沒有了,會變得溫純。 當年老虎寺的住持龍寶真高僧,為甚麼會收養第一隻老虎?「我覺得牠好像我一位去世的朋友,這位朋友投胎轉世成為一隻老虎之後回來找我的,所以我跟這些老虎特別有緣。」想不到這個決定,不但感動附近的居民,甚至海外人士都紛紛決定來這裡當義工,幫他照顧老虎。 小方受命替一隻四個月大老虎沖涼的時候,以為無有怕,豈料這一隻叫Rocky的老虎不是太友善,令小方擔心牠會撲上來咬他。結果他能否成功替Rocky沖涼呢? 此外,小方還要餵一歲大的老虎仔Stone飲奶,說是老虎仔,可是也有1.3米長,體重接近210磅呢!於是小方展開一次最膽戰心驚的餵奶經驗。 「Stone好重,壓得我兩條腿都麻了,當工作人員拉我起來的時候,我真的有種有逃出虎口的感覺。整體來講,一日接觸十多隻老虎,節奏太快,快得我喘不過氣來。」 挑戰一個比一個難!小方還要帶著一隻體重接近三百磅的老虎去散步。 對年青人來講,人生是未知之數,「初生之犢」是不是真的「不畏虎」呢?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去接受人生每一個挑戰呢?至於方力申人生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水」。 「我爸爸好想我一出生就游泳,我剛滿月他就用花灑淋我,要我快點學會不怕水。我每一次比賽之前,爸爸都會做好筆記,提醒我要注意甚麼, - 方力申-泰國: 終極大挑戰E27
方力申-泰國: 終極大挑戰今集方力申將會一個人面對五隻印度支那虎,危險程度比上集更驚險,也是其膽量的終極挑戰。 小方(方力申暱稱)一行坐火車行經北碧府的一條「死亡鐵路」,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好多戰俘葬身於此。話說當時日軍動員當地33萬平民,以及6萬名從世界各地運來的盟軍戰俘,修建這條由泰國通往緬甸仰光的鐵路。據估計,當時大約有10萬人因為跌落懸崖、染上亞熱帶傳染病,或者受到虐待而死。 體型龐大、極之兇猛的印度支那虎,現時在北碧府不足100隻。兩個月大的老虎仔Happy,第一個「人類朋友」就是老虎寺工作了五年的桑善米。老虎寺內的23隻老虎,桑善米都照顧過,即使對住接近220磅的大老虎都不會怕,還夠膽伸手入「虎口」餵食。 工作人員突然間問小方有沒有膽量跟一隻大老虎睡午覺。原來他們安排了我做其中一隻大老虎的「攬枕」,小方敢不敢呢? 「原來給老虎當「攬枕」只不過是前菜,好戲盡在後頭!我的「終極大挑戰」原來是要我帶住一隻250磅的印度支那虎Star,行10分鐘山路,去到「老虎谷」,然後放隻老虎去游泳。」 小方終於成功帶住Star行了10分鐘,來到「老虎谷」時,真是捏一把冷汗!之後,小方還要近距離看著五隻老虎一起玩耍,正所謂「野性難馴」,而且小方還站在高處,這可是最危險的位置呢。 「老虎的天性是會向上撲殺獵物,所以站在高處非常危險。不過了終極挑戰我自己的膽量,我決定站在高處這個最危險的位置。」 方力申以一個泳壇老將轉戰到陌生的娛樂圈,成為新丁,面對一個個未知之數。 「我游泳游了11年才去到最top,我的偶像許志安拿了TVB最受歡迎男歌手時曾經在台上說過,他用了15年時間才達到目標,這樣一來我還有十幾年是 - 林燕妮-韓國: 生離與死別E28
林燕妮-韓國: 生離與死別南北韓分裂超過半個世紀,無數家庭被迫分離。 林燕妮的妹妹、兩個弟弟和爸爸先後離世,生離死別之苦,她如可面對? 「我是林燕妮,人生無常,做人只可以勇敢地面對。我要超越死亡,要接受死亡。」 韓國人的民族性好强,到現在每逢過年過節,他們都會穿上傳統民族服飾來慶祝。林燕妮來到韓國戰爭紀念館,看著見證近代韓國人民生離死別、兄弟相擁的銅像,百感交集。接著,她和攝製隊由首爾向北進發,來到最接近北韓邊境的地方 - 烏頭山,站在統一展望臺上,遠眺只有「臨津江」一江之隔的北韓,感慨有千多萬韓國人,因為國家裂而分離。 血濃於水,可惜是咫尺天涯!「南韓人不可以跟北韓的親人團聚,亦不能夠拜祭葬在北韓的先人。所以每年的春節和中秋節,有好多南韓人來到這個最接近北韓的方向拜祭,以表思念之情。」 林燕妮是香港的第一代才女,出身於富裕家庭的她,前半生曾經熱鬧過、繽紛過。四兄弟姐妹中她是長女,而且彼此感情很好。可是她的妹妹,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因患上淋巴癌而去世。 別離,無數的家庭悲劇縈繞著韓國人民半個世紀。究竟北韓的生活是怎樣?林燕妮在首爾探訪了一位來自北韓的車美熙女士,機會會非常難得。九十年代,北韓出現大饑荒,車美熙與丈夫和一對子女偷渡去中國東北省,行了足足七天少去到邊境的時候,給北韓軍人發現了…… 生離死別不尤人,年華方茂的妹妹離世之後,林燕妮還要經歷一連串的家庭悲劇,她的兩個弟弟在2003年先後因為淋巴癌而英年早逝。 「當時剛好遇上沙士,我同細佬只可以用E-mail溝通…走完一個都未傷心完又到第二個,再一次震撼!」 生離,可以期盼再重聚,死別,又如何面對呢? - 林燕妮-韓國: 參透情愛之苦E29
林燕妮-韓國: 參透情愛之苦沉溺愛情,林燕妮曾經戀上有婦之夫,受盡情愛之苦。1999年,林燕妮去到韓國寺院作短期禪修,每天吃青菜白飯,燙衫、掃地,打坐八個半鐘,究竟能不能夠讓她參透情愛之苦呢? 「我想我的問題就是不是我沒感情,是我太著重感情,變成了一種執著!」 林燕妮與前夫李忠琛因為性格不合而離婚,其後戀上有婦之夫黃霑,受盡千夫所指。 「由於我和他一起工作過,發覺他很能幹又幽默,辦事能力不錯,日對夜對就容易發生感情。我倆拍拖拍八年,他都沒有離婚…我從未要求過他離婚。」 最後,林燕妮和黃霑的十四年戀情,最終因為第三者出現而分手告終。「好多人誤會這個是悲哀,其實不是,只是不甘心和不忿。」 懷著半生的情債,林燕妮在偶然機會之下接觸到佛學, 1999年,她放下香港的一切遠赴韓國華溪寺,參加為期六個星期的短期禪修。為了讓有心學佛的人體驗一下寺院生活,華溪寺每年會舉行兩次禪修,每次為期三個月左右。 「我一世人都未試過這樣刻苦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好大的磨練。而最不習慣是吃飯,我們只有七分鐘時間吃飯。」 禪修最重要的環節是坐禪,坐禪就是要你斷念,不要胡思亂想,是佛家洗滌心靈的方法之一。林燕妮每日坐禪八個半鐘,起初覺得好辛苦。 華溪寺的秀峰禪師說:「一杯混濁的嘅水,要先等一會,雜質才會沉澱。禪修也是一樣,通過禪修,心靈雜質就會沉澱,我們就能夠擁有一顆清明的心。」 林燕妮和黃霑之間的恩恩怨怨,曾經困擾著她,通過禪修,她能夠解開心結,參透情愛之苦嗎? - 林燕妮-韓國: 襌修的頓悟E30
林燕妮-韓國: 襌修的頓悟首爾市中心有一個超過六百年歷史的建築群,就是朝鮮時代皇宮 - 景福宮,它象徵著朝鮮時代的繁榮盛世。今日,南韓締造經濟奇蹟,是世界第五個擁有最多外匯儲備的國家。 現代物質生活越豐盛,心靈就越空虛。林燕妮的前半生,如煙花般熣爛,名與利,曾經唾手可得。她曾經是ball場常客,沉醉於虛幻的浮華夢裡。 「我一開始獨立,已經不用家裡的錢,我自己已有能力去買名牌。買了靚衫就ball場,不會只穿給自己看吧!」 名利、愛情並沒為林燕妮帶來快樂,相反讓她越來越不知知道人生究竟有甚麼意義,做人究竟為甚麼?! 「我去過韓國禪修兩次,其中一間是無上寺。禪修對我的幫助很大,因為我終於可以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想想自己究竟要甚麼。」 佛家認為修行有好多不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行、住、坐、臥都可以是鍛鍊的一種。而一些靜態活動,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而且茶道、串佛珠等,都可以訓練我們摒除雜念,專心一意。 「禪修過程可以話改善我好多壞習慣,寺院生活好有紀律,令我不會再遲到,而家交稿也不敢晚!而且思路會清晰一點,做事會直接了當,好多人在禪修中都有所得著。寺院中禪修有一個好重要的環節,就是跟禪師「參話頭」。就像老師和學生上課一樣,有問有答,可以增長我們的智慧。」 在襌修的日子裡,林燕妮終於對自己的人生有另一番領悟,名、利、愛情都不再執著。 「其實佛學好積極,從來都不愁眉苦臉,也不是一般人的錯誤想像,遠離塵世,反而是重返紅塵果,去令到其他人快樂,幫助其他人。」 紅塵滾滾,你又能夠放下多少?頓悟多少呢?